本篇文章1554字,读完约4分钟

从今年开始,全省中小学生每个学年应安排1~2次校外学习旅行。3月20日,省教育厅发布了《促进中小学生科研旅行实施方案》。省内中小学校应将学生的科研旅行纳入教学计划,评价结果应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

什么是游学?有什么要求?

根据《纲要》,中小学生研究性旅游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的校外教育活动,通过集体旅游、集中住宿等方式进行,将研究性学习与旅游体验相结合。

据介绍,学习型旅游必须遵循教育性、实用性、安全性、公益性和协同性五大原则,因地制宜,突出河南特色,打造具有中原风貌、国家标准和国际视野的“五个一”优秀学习型旅游项目。

根据规划,将建设一批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研究型旅游基地(营地),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优秀研究型旅游线路,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旅游教师。制定一套可以在基层推广、可以在一线学习、可以从其他地方学习的优秀研究型旅游课程体系,并建立一套职责。

将参观学习纳入学校教育和教学计划

据了解,各中小学将把游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总体规划,确保有课时和教师,统筹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游学与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游学活动课程。

在课时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在正常课时灵活安排学习行程。一般来说,他们安排四至六年级的小学、七至八年级的初中和一至二年级的高中(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尽量错开高峰出行时间,并在每个学年安排一至两次学习旅行。

在教师配置方面,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习和旅游专业人才,并将其纳入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学校教师的学习和旅游活动应纳入教育教学工作量。

《建议》提出,依托河南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和知名大学,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牵头的研究型实践教育基地(营)建设。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将为中小学生选择和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科研实践教育基地(营)

依托科研实践教育基地(营),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主题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捷、经验相对丰富的优秀科研旅游线路。各地可以结合本地资源,创建专题研究路线,如:围绕“河南故里”主题开展研究性旅游活动,整合河南根文化、黄帝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围绕“红色河南”主题,发掘焦精神、红旗运河精神、宜山精神等“河南三大精神”资源,开展调研旅游活动;围绕“重河南”主题,结合中原五千年文明和我省八个历史文化名城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界遗产、非遗传遗产、博物馆等资源,开展调研旅游活动;围绕“生态河南”主题,利用我省丰富的青山绿水、美丽乡村、特色城镇等生态资源开展调研旅游活动;围绕“辉煌河南”这一主题,我们将利用河南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科技创新、科研院所等资源开展调研旅游活动。

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包括参观学习。每个学年一到两次参观学习。

研究性旅游的评价结果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完善筹资机制方面,《规划》提出各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旅行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享的多元化筹资机制。通过社会捐赠和公益活动鼓励研究旅行。同时,有关部门要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旅游提供多方支持,减免场馆、景点和景区门票,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建立安全责任制。

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包括参观学习。每个学年一到两次参观学习。

学校应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评估学生学习旅行的情况和效果,逐步将学习旅行的评估结果纳入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

此外,中小学校应精心设计学习旅游课程,提高学习旅游的质量,并根据学校的区域和地域特点,开发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体验等各种具有河南特色的活动课程。应编制适合河南省中小学生学习旅游活动的专门读物,小学阶段应因地制宜,中学阶段应因地制宜,高中阶段应因地制宜

标题: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包括参观学习。每个学年一到两次参观学习。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jy/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