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赵海娟

所谓转型升级是指从速度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从产业间到产业内生产要素再分配;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工业制造业的开放到服务业的全面开放。1月2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于斌在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全国研究智库论坛2018年新年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我们可以从质量效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业全面开放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余斌: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速度效益到质量效益

于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就是从速度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确保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基本稳定。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以速度为基础的效益。只要经济增长达到10%以上,所有行业和企业都会盈利,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明显提高。相反,一旦经济增长低于8%,许多行业和企业将遭受损失,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将大大下降。于斌表示,经济效益取决于增长率本身,可以概括为速度效益。

余斌: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高速增长阶段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的逐步下滑是不可避免的。当经济增长率逐步下降时,如果仍然是速度型效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必然会逐步下降。于斌说,因此,转型升级意味着在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情况下,要把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实现从速度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

于斌说,今后无论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还是服务业,都要大幅度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质量的逐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将基本稳定。

从产业间到产业内生产要素再分配

于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是指生产要素从产业向产业的再分配,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于斌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方法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再分配。所谓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再分配,是指通过改革开放,原本属于低效率部门的生产要素重新流入高效率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高。

在过去40年中,我们将大量原本分配给低效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重新分配给高效非农业部门,从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然而,于斌表示,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产业间原有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空区间将会越来越小。

于斌指出,转型升级就是把产业间生产要素的再分配转变为产业内生产要素的再分配,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说,通过并购、优胜劣汰和坚决淘汰僵尸企业,行业中缺乏竞争力和效率低下的企业将有序退出,生产和市场将转移和集中到高效率企业,从而提高行业集中度、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余斌: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

于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就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于斌说,经过近40年的快速赶超,中国工业已经进入了跟随、运行、领先并存的新阶段,空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大大缩小。

因此,转型升级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注重自主创新的新阶段。于斌认为,未来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逐步改变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在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生产中确立新优势,提升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于斌说,这个阶段可以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转向模仿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阶段;第二步,当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领先阶段时,它们将转变为以尖端创新为主导的阶段。

从工业制造业的开放到服务业的全面开放

于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是指从工业制造业的开放转向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从而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于斌说,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如今,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制造业通过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竞争和融入世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因此,转型升级,即从工业制造业的对外开放到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于斌表示,要探索服务业全面开放,推动服务业融入世界,参与全球竞争,提高服务业效率和竞争力。

标题:余斌: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