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1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唐平陈仁康

1月26日,四川省梓潼县政府与四川供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天宝蜜柚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协议。从5万亩水稻种子生产、500万只优质蛋鸡养殖、50万头生猪建设整个产业链,到现在20万亩蜜柚基地建设...近年来,梓潼一直在为“三农”寻找新的机遇,不断探索全面改革供销体制,以帮助、壮大和发展农业为标志。

供销社综改:四川梓潼“三小步”服务“大三农”

扶农:实施“三统一”精准服务

大多数中青年人出去工作,有些人甚至和家人一起出去。其余的农村人口基本上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轻微的灾难或残疾很容易导致家庭贫困。这些贫困户往往缺乏资金、技术、劳动力、抗风险能力、扩大生产实力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因此,他们通常无法发展农业生产。

鉴于上述总体情况,梓潼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引导大量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加入扶贫专业合作社,共享生产资料和扶贫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机械等全方位服务,世代经营土地和林地,对农民实行统一管理、培训和引导,鼓励农民群体发展。

目前,全县29个贫困村都成立了扶贫专业合作社,6582户和19538名贫困人口加入了扶贫专业合作社,成员共享一系列精准服务项目,为农业生产增添了动力。

庄农:“开小灶”技术服务

说起供销社,卧龙镇62岁的爷爷冉对他所享受的技术服务非常满意。2017年,他家的3亩水稻种子生产全部采用了无人机授粉和农药喷洒技术,每亩增产近40公斤,实际增收900多元。

梓潼县供销合作社在科技为农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了解农业情况、了解农业事务、了解农业技术、了解管理的优势。本着“农民外出打工,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服务”的服务理念,他们定期组织冉叔叔等农民召开“现场会议”和“坝会”,向他们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等现代技术。为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的农民提供一系列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管理服务,如耕作、施肥、用药、收获、销售等,有效解决农村因缺乏劳动力而导致大面积土地被遗弃的“难题”。

供销社综改:四川梓潼“三小步”服务“大三农”

与此同时,梓潼县供销合作社会同县农业局制定了生产技术规范,分发给各家各户的户主,重点是为极度缺乏农业科技知识的农民“开小灶”,并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手把手地传授生产技术要领。为了让长期习惯传统养殖技术的“老农民”掌握“新知识”,该组织设立了农业生产知识讲堂,聘请县内外的农业生产专家讲课,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交流,并通过电视等手段向外界播放教学内容,实现了农村的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农业生产知识讲堂已经开办了12个班,直接培训了800多名学员,间接培训了12000多名学员。

供销社综改:四川梓潼“三小步”服务“大三农”

现代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目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已惠及全县349个行政村(社区)9万多户,全县农民平均年收入约280元。

兴农:融资服务“借小钱”

买不到改良品种,买不起帮助,买不到农业机械,也不能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一分钱一分货”,这是许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经济增长缓慢。

如何解决融资问题?梓潼县供销社成立了农村互助基金中心,以社会企业和基层社会组织的资产为股份,协调县财政投入2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互助基金,在梓潼成立了“共享财富”、“共享繁荣”、“提供繁荣”三个农村互助基金合作社,建立了农村互助基金共享合作协会,形成了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框架。

2017年,徐州镇平原村的贫困家庭王云华从农村互助基金中心借了12000元购买了一台小麦收割机,不仅提高了收割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小额贷款对我们家帮助太大了。"王云华说,收割机械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解放区的劳动力,激发了家庭成员发展工业的积极性。接下来,他将利用这种贷款模式发展家庭农业。

“小钱”可以做大事,解决农民从事生产的后顾之忧,而且不需要任何抵押担保。同时,利率比银行贷款低得多,现金可以尽快获得。到目前为止,四个互助社运行良好,吸引了539名农民,注册资金605万元。2017年共发放会员贷款312笔,发放资金563.6万元,回收资金201万元,发生资金占用费17.2万元,增加了集体积累。

标题:供销社综改:四川梓潼“三小步”服务“大三农”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