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9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长江中游最具活力的‘超级板块’,长株潭城市群将全力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要素,推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易春阳说。

近年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好,具有明显的整合和协同效应。经济总量、增长率和发展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实现了“1+1+1÷3”效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顶层促进融入“快车道”

“我们集团湘潭基地的2000多名员工中,超过80%在长沙。公司每天派8辆大巴往返长沙和湘潭接送员工。”总部位于湘潭经济开发区的泰富重工集团高级总裁谢表示。

长沙、株洲和湘潭位于湘江中游。这三个城市呈“商品”状分布,城市中心相距约40公里。湖南省委党校经济教研室教授王克秀告诉记者,长株潭地理位置相近,功能互补,适合“组团式”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干部就提出了整合三个城市的建议。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契机,湖南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确立了“省统筹、以城为主、市场化”的原则。三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和产业布局都进入了综合发展的“快车道”。

在顶层设计中,湖南省设立了高标准的协调合作机构——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负责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制定重大政策、标准和评价体系,组织重大区域协调。

到目前为止,湖南已经建立了由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18个专项规划、100多个示范区规划和长株潭三市规划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与建设规划体系。

湖南部分基层干部、专家学者认为,长株潭一体化10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是顶层提升力度大,规划整合体系基本形成,规划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深层荣成催生了中部地区的“超级板块”

“整条线都是红色的,这很令人满意。”谈到2017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湘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孙银生可谓是如数家珍:去年,全区科技、工贸总收入2134.4亿元,增长24.3%;工业总产值1230.1亿元,增长21.6%。

过去,湘潭经济开发区所在的湘潭县响水乡仍是一个偏远、孤立、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发达、产城结合的新区。孙银生表示,在过去10年里,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长株潭结合部已成为“金融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王克秀认为,长株潭城市群深度融合最直观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2009年,三个城市实现了相同的通信号码,使用了统一的区号0731;第二,三市已基本形成“域外大联通、域内小流通”的交通网络。

目前,长沙、株洲、湘潭已开通12条跨城市公交线路;三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65公里,国道、省道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000多公里。高铁15分钟后从长沙开往株洲,16分钟后开往湘潭。长株潭城际铁路投入运营,从长沙到株洲、湘潭的最快行车时间缩短到30分钟以内。

易春阳介绍,长株潭城市群还联合打造了多个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如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恒“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群等。

梦寐以求的“两型社会”保持青山绿水

10年前,湖南提出要创建以长株潭为主体的“两型社会”。当时,许多干部群众并不理解和认为“穷省做富省”,但现在“两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长株潭城市群最耀眼的名片。

在长株潭访谈中,当地干部群众谈论最多的是湖南对长株潭“绿心”的保护。“绿心”位于长株潭交界处,面积522.87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到处是低矮的山丘和茂盛的植被。曾几何时,这三个城市的边界不断扩大,“绿心”一度被侵蚀,并逐年缩小。

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进程中,湖南先后出台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总体规划》和《湖南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形成了“绿心”保护的顶层设计,将90%以上的“绿心”区域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很久以前,湘江以其污染而闻名,许多高污染工业密集分布在湘江沿岸。为了再现一条河流的清水,湖南近年来把湘江治理作为“一号工程”,原“重污染者”——长沙平塘老工业基地、湘潭竹埠港重化工业区和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先后完成了整体“关停并转”和“退二进三”。

近年来,湖南省将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定为长株潭大气污染防治特别关注期,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预测预警、统一防治、统一执法的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

标题:“1+1+1〉3”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