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7字,读完约3分钟

区域经济述评■段淑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释放北京的非资本功能,这使得三次产业的对接合作成为关键。为此,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政府共同制定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产业转移指引》。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地在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年底,京津冀合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显示,截至目前,三地已初步确定了“2+4+46”产业承接平台,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

在京津冀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的同时,笔者提醒,在承接北京非资本职能转移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强化法律法规意识,避免项目违规操作,使产业转移走向歧途。

前不久,笔者带着京津冀产业转移研究小组在河北调研时发现,在过去的两年里,一些项目同时得到了批准和建设。一些项目正常通过了审批程序,而另一些项目没有通过审批。永清的一个商贸城项目属于后者。去年10月,该项目竣工并可投入运营。但是,由于审批手续没有完成,没有土地证,也没有办法出售,所以只能出租出售。与当地政府相关人员沟通:他们都是在建设时获得批准的,都是在北京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为什么有些批准失败了?据当地人说,一些项目是由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而建造的,他们渴望吸引投资。最后,他们肯定没有被批准。另一个是当建设开始时,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但后来政策发生了变化,项目审批没有正常通过。

京津冀产业转移要警惕“先上车后补票”现象

无论如何,事实是,有些未经审批程序的竣工项目无法依法正常运行,从而隐藏了经济和社会风险。由于政策变化等原因,项目审批停滞或失败,这带来了一个后续问题:项目已经完成,但审批没有下来,一些房地产和商业项目由于没有产权证,不能正常出售,只能出租。如果租赁合同超过十年或几十年,幸运的投资者会被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所吸引。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如果项目审批不通过,此类项目今后将无法获得产权证,这将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媒体也揭露了类似的问题。

京津冀产业转移要警惕“先上车后补票”现象

2018年是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中期目标的第一年。随着《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京津冀产业整合将逐步从强调单边转移转向更加注重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调,优化全区域产业布局。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要警惕“先上车后补票”现象,看到当前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使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工作有序健康推进。

标题:京津冀产业转移要警惕“先上车后补票”现象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