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3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立民

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普惠金融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白蓉金夫首席执行官张韶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惠金融只有依靠科技才能避免更多的人为因素。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祖国如火如荼。中小银行的下沉趋势仍然是金融界的主旋律。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正在加快引进技术手段,根据自身特点提高服务水平。大银行甚至超级银行也掀起了一股新的普惠金融浪潮,其标志就是普惠金融部的成立。尽管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势头良好,但作为普惠金融关键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普惠金融发展遇到了一定障碍。

技术进步助普惠金融发展有的放矢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行业发展蓝皮书》,截至2017年8月底,央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覆盖9.3亿自然人,其中仅有4.6亿人有信用记录。换句话说,中国仍有庞大的群体需要金融支持,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信用信息状况,也无法提供服务。

“普惠金融很难做,而‘三农’和低收入人群的优势很少,很难做信用评估,但他们有金融需求。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中国的信用评估只能依靠信用卡,而且只有2亿人,但6亿或7亿人需要普惠金融。我认为,普惠金融希望依靠科技来避免更多人为因素。”张韶峰表示,中国许多传统金融机构在科技领域比较薄弱,需要第三方力量的参与。白蓉金融正好弥补了他们的不足。

技术进步助普惠金融发展有的放矢

具体来说,白蓉金融打造了一个智能技术平台,从准确获取客户、风险控制和定制金融产品三个方面为金融业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因调查成本高、服务难而难以为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问题。

推动科技发展普惠金融也得到了首都的认可。据悉,白蓉金融已获得由中国国鑫牵头的10亿元人民币的C系列融资,该融资是国资委的国家主权基金,用于持续投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尖端智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并帮助实施国家普惠金融战略。

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最新全球包容性金融指数显示,全球约有38亿成年人拥有银行账户或移动支付账户。手机和互联网加速了全球金融包容性的发展趋势。然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巩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用科技手段严格控制平台风险是推进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而回报金融本身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

标题:技术进步助普惠金融发展有的放矢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