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在14日开幕的第十届陆家嘴(600663)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就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防范下一轮全球经济危机提出了一些思考。

首先,金融体系中有太多的顺周期因素和正反馈机制,使得体系容易上下波动。目前,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入了负反馈机制,以降低顺周期性。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有效和彻底,经济体系仍然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和正反馈性。

为了减少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应该更多地使用内部评级,但内部评级也有其问题,最终导致各方控制对内部评级的依赖。截至去年年底,当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确定时,内部评级模型的输出和标准方法的输出被限制在72.5%,这仍然限制了反周期因素的引入。

此外,反周期因素几乎没有带来什么措施。目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资本缓冲,但运用资本缓冲并不容易。

第二,是“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大型机构的资本比率应该提高。如果只有一级资本不能解决问题,就应该推出“自助债券”和“紧急可转换债券”。目前,在紧急可转换债券和自助债券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次尝试,自助债券已经成功应用于塞浦路斯危机管理。

第三,危机期间达成的共识之一是,一些衍生品发展过度。像“cdo Square”和“cdo Cube”一样,这些产品可能会过多脱离实体经济,成为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炒作工具,最终可能导致风险。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和交易应该更多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而这在世界上还没有完全被理解。因此,一些纯粹炒作的产品,如数字产品和加密产品,与实体经济无关。

周小川:目前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因素仍过多

第四,当前经济危机暴露出的问题之一是对新兴市场的不利影响。这些冲击可能是由资本流动造成的。由于储备货币是美元,一旦主要经济体陷入危机,这种国际货币体系将导致异常的资本流动。

第五,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民储蓄率密切相关。在最近一轮贸易摩擦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是由于贸易问题、生产能力、生产布局问题,还与储蓄率问题有关。

此外,全球对危机和失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危机开始时,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与财政政策有关,然后各国也强调了财政整顿计划。然而,财政整顿进展缓慢。危机发生十年后,各国公共财政赤字和公共财政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不容乐观。

此外,由于金融政策有限,货币政策被更多地使用,导致依赖性。市场已经习惯了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的环境。长期低利率也是次贷危机的原因。后来,虽然这一现象开始得到纠正,但纠正的步伐缓慢而缓慢。

标题:周小川:目前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因素仍过多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