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3字,读完约3分钟

救命药能降价脱销吗

赫赛汀,我相信乳腺癌患者应该听说过这种药物的名字,它是一种分子靶向肿瘤治疗药物。

它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大大提高5年生存率,被誉为乳腺癌患者的救命药物。然而,赫赛汀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价格昂贵。以体重60公斤的患者为例,赫赛汀一个疗程的费用超过30万元,这让很多患者“看不起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积极调控药品价格。赫赛汀的价格从22,000元降至7,600元,下降67%。医疗保险报销后,只需1500元左右。然而,问题来了。据媒体近日报道,赫赛汀市场突然断货,想喝秋水的乳腺癌患者发现很难买到这种“救命药”。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特例。目前,一些所谓“灵丹妙药”的广告铺天盖地,而一些珍贵的低价救命药“难找”。例如,“鱼精蛋白”用于心脏手术,“西地兰注射液”用于抢救心力衰竭,“塔巴唑”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地高辛片”等。尽管这些首选的救生和低成本药物大多已被纳入医疗保险,但市场的短缺迫使医生和患者选择昂贵的替代药物。

三途径破解“救命药降价就断货”困局

一种药物在制药厂生产后,它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价。有三种定价方式:政府定价、政府引导定价和市场自由定价。价格确定后,制造商或药品销售公司将作为代理人进入医院。医院应由医生推荐,经药学委员会批准,由药剂科购买,然后由医生向患者推荐。在这一链条的所有环节中,制造商起初没有动力生产低价药品,销售商对推销低价药品不感兴趣,一些医院或医务人员倾向于放弃低价药品而选择高价同质药品。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加重了普通百姓的经济负担。

三途径破解“救命药降价就断货”困局

那么,如何破解它呢?

首先,有必要迫使制药公司生产一些必要和有效的低成本药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生产基地,地塞米松、西地兰等一些技术含量低、疗效好、价格低的救援药品完全有资格实现自给。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地区归属,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统一分配,优先保证基本抢救药品的自给。与此同时,对于疗效不确定和“无用”的“味精药品”,其生产和销售也应加以控制和限制。

三途径破解“救命药降价就断货”困局

其次,药品分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许多医院,药品和设备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而具有真正技术含量的诊疗、护理和手术费用只占很小的比例。在“以药补药”机制下,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直接挂钩,难以避免不规范的医疗和用药行为。近年来,中央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文件指出,要“完全取消药品奖金”。其次,要进一步切断药厂、医院和医生之间的隐性利益传递,真正清除用药物培养医生的土壤。

三途径破解“救命药降价就断货”困局

最后,单病种收费模式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起点。单病种收费是根据每种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每种疾病的费用,然后统一打包到医疗单位。这样,不仅避免了医疗单位滥用医疗服务项目、重复项目和分解项目,而且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考虑到经济效益,医院只能提高医疗质量,尽量使用低成本有效的药物,注重早期康复,防止切口感染等。自美国成功实施单病种付费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实施了单病种付费,如日本、德国、英国等。按病种收费是解决抢救药品“见光就死”问题的国际通用手段。

三途径破解“救命药降价就断货”困局

2018年将是一个关键的一年,也是一个破冰的一年,摆脱以药物支持医疗,大大提高患者获得医疗和健康快乐的感觉。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陈作兵,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标题:三途径破解“救命药降价就断货”困局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