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8字,读完约7分钟

“河南省示范性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河南中烟标杆工作室”“郑州市学习型班组”“郑州市劳模及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制丝车间内,陈列的一个个奖杯,默默记录着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敢创新的光辉历程。

“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立于2015年6月,以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首届设备检维修技术大工匠于红丽的名字命名,成立之初主要成员中有河南省维修技术大工匠2人;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河南中烟金叶工匠2人,黄金叶制造中心大工匠4人。

一个人点亮一盏灯,一盏灯照亮一条路。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扛红旗”发展思路,秉持“活力制丝 匠心锻造”的车间精神,坚持创新是推进车间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问题拉动,结合车间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金叶制造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支经历了数年摸爬滚打的团队,逐渐成为车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用奋进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烟草工匠的使命与担当。

金丝智造,创意无限

想要跨越烟草设备的技术鸿沟,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唯有创新这一条出路。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创新为相关方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搭架子,竖梯子,打造全员驱动、人人参与的创新平台。

搭架子,以体制机制推动创新。为彻除制约生产效率的“疑难杂症”,工作室创立了“问题摘牌”机制,创新形成“问题收集、评审立项、课题发布、课题摘牌、集中攻关、项目验收”这一系列流程,使困扰产、质、耗的顽固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形成技术创新成果大力推广。

竖梯子,从考核激励上鼓励创新。成立之初,工作室便自主实施“123”创新绩效推进模式,突出一个核心,坚持两个结合,明确三个挂钩,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创新形成的“1+2”双涡轮长效机制保证了问题解决流程顺畅运行,持续提高了成员们的创新能力,服务生产过程,促进优化提升。

工作室成立之初,在于红丽的带领下,工作室团队成员对烟草制丝线设备精准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室成员结合串行输送模型将制丝生产线进行抽象建模,综合运用电气测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系统仿真等技术方法,最终通过底层PLC控制系统对物料位置信息的精准判断,实现了基于物料位置信息的设备精准启停控制,同时实现了带料设备和非带料设备控制模式自动判断和切换。项目实施完成后,经过对制丝线生产过程数据统计,单批次设备空运行时间下降86%,每年节约电力能源费用50余万元,该项目荣获得国家进步奖。

2020-2021年,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斩获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河南中烟科技进步奖1项,河南中烟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篇,参编行业专著1项。成为基层标准输出的“桥头堡”。

头脑风暴,克难攻坚

问题,是工作室的解决目标。以“问题拉动”为核心,致力于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是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俗话说得好,“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汇聚各类高技能人才,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让技术成果在制丝车间遍地开花。

为给成员提供全方位的后备保障,工作室拓展创新载体,搭建创新平台,建立了创新前端(实验区)、创想云端(讨论区)、创匠锋端(办公区)、创意终端(展示区)四大区域,分别以项目立项、头脑风暴、问题摘牌、成果输出为要素,形成PBSO循环,进一步深化制丝车间资源合理开发、配置高效整合。

头脑风暴产生于“创新云端”,也称制丝车间的“诸葛会”,面对生产、设备出现的疑难杂症,工作室成员、操作工、维修工便会蜂拥而至,畅谈改进思路和方法,促进思维模式的发生相互碰撞,促使原有知识的进⼀步优化和迭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更快瞄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开放与灵活的环境下,在反馈与回应反馈的快速对撞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矛盾的真知灼见,为后续的问题摘牌打下坚实的思想和思维基础。

头脑风暴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大的设备维修与改造,更体现在日常的小改小革,逐渐成为车间创新工作的“催化剂”。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完成TPRS日常改善课题290余项,专题改善70余项。2020-2021年,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共立项、摘牌课题57项,参与课题摘牌68人次,参与课题攻关193人次。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验收课题34项。先后输出专利成果近210余项,创造价值近1000万元。

技术传承,人才摇篮

人才,是工作室的核心目标。“劳模”不仅意味着一种饱含感情的符号,意味着一种能照亮黑夜与迷途的希望之光,更意味着一个永远领跑时代的脚步。技术需要传承,精神更需要延续,一批批新入职的年轻员工也在用实际行动追随着前辈们的步伐。

作为制丝车间人才成长的“孵化器”、人才培育的“推进器”,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立足生产实际,结合制造中心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库,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高技能人才普遍开展师带徒活动。利用“项目+”工作机制,依托河南中烟工作室联盟为平台,深入开展技术攻关、技能传授和创新创造活动,通过明确带教目标,建立监督考核机制,让青年职工在工作室这个舞台上多学重点,多挑重担,多出成绩,在学习中加强实战锻炼,在锻炼中增进团队协作,通过“传、帮、带”以及有效沟通交流,促进专家型、技术型人才的快速成长。

工作室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一套“选拔学员+对口导师+定制课程+适时培养”人才育成体系。搭建技能创新、技术试验交流平台,为技术、技能人才充电,切实提升员工创新创造能力。秉持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理念,建立“1+N”人才帮扶机制,构建“工作室+工段+岗位”三位一体人岗融合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复合型型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在聘高技术、技能人员月度考核机制,突出解决难题、技术传承、开拓创新为量化重点,进行月度积分考评,有效引导促进高技术、高技能人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2020-2021年工作室成员组织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20余个,参培人员400余人次;团队成员受河南烟草职工培训中心邀请对省内烟草行业员工进行专业授课培训、受陕西中烟延安卷烟厂邀请授课。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得河南省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2021年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截止2022年6月,工作室新学员中2人取得工程师资格,2人取得电工(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2人取得工程师资格。新一代的学员先后输出专利成果近10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创造价值近500万元。不断持续推动金叶制造再升级。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于红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如星星之火,四处蔓延,厚积薄发,时刻秉承“专业专注、严谨敬业、创新传承”的工匠精神, 在引领创新、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道路上笃定向前,行稳致远,时刻准备着为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高质量发展点燃智慧引擎。(黄阳广 马晓华 付露)


标题:河南郑州: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2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