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6字,读完约3分钟

望着新建的宴会厅,村民钟洪生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在农场的接待能力提高了。这个大厅可以同时容纳300多人用餐,可以接待更多的游客。”作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紫山镇河坑村的一户农家之主,钟洪生肩负着年底向106名村民发放分红的重任。

如今,像钟洪生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试图建立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许多农村工业迅速崛起。许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农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走上了农村振兴与互助共赢的新路子。

记者了解到,钟洪生农场的顺利扩建得益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惠农金融信贷链”发放的180万元贷款。“不仅贷款利息低于以前的经营贷款,而且贷款可以展期而不还款,这就减轻了资金流动的压力。”钟洪生说道。

“金融是‘活的’,农村振兴是‘活的’。”于都县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易表示,“金融信贷惠农环节”是地方政府农村金融创新和改革的重点工程,由政府担保,鼓励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对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底的6.1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32.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2%至24%。

报告还指出,农村金融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与农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相比,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和创新的任务依然艰巨。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等部门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完善适合农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同时,明确了重点支持领域,重点是农业和农村担保、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农业、农村和农民绿色金融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得到加强。

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金融机构起源于返程,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创新支农渠道,支持农村振兴。

今年以来,农行积极推进农村振兴“七大行动”,实施“三农网上金融服务一号工程”,创新推广“惠农电子贷款”网上融资业务。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伟表示,截至6月底,惠农电子贷款余额达到1847亿元,比年初增长81.4%。

近日,国家开发银行与福建省厦门市相关部门签署了《厦门市农村振兴战略合作备忘录》。截至8月底,CDB共发放农村振兴贷款68.03亿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升级,提高农业产业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差别准备金率、再融资、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结合宏观审慎评估参数的动态调整,不断加强政策协同。

截至2018年底,全国支持农业和支持小企业再融资余额分别为2870亿元和2172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放补充抵押贷款33795亿元。综合运用税收优惠、利息补贴、奖励、保费补贴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围绕扶贫、粮食安全、绿色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农村振兴重点领域,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为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节水、生态保护、绿色农业等绿色领域筹集资金。

标题:农村金融提升服务精准发力乡村振兴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