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6字,读完约8分钟

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早在20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0.4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中的人口长期一般均衡模型,到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将超过20%,预计2040年前将保持0.5个百分点的年均增长率,这表明中国将很快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将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许多根本性的影响,如政府财政负担的增加、人口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居民储蓄率的下降。由此可见,支持老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亿万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财政支持中国中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存在的问题

(1)养老行业金融服务产品特色不足,养老行业市场渗透力不强。虽然金融机构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一些针对养老行业的金融服务产品,但大多没有考虑养老行业的轻资产特征,产品针对性差,与一般金融产品相似。此外,还存在各机构间相关金融产品同质化、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期限与养老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尚未形成对养老行业发展可持续的长期融资支持效果。以银行信贷产品为例,现有的金融信贷产品大多遵循一般企业的信贷模式,信贷审批需要相应的担保或保险、担保等信用增强手段。例如,银行向养老机构发放的贷款可以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进行担保。保险、风险补偿和政府信用增级等。”,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除外,这表明信贷进入门槛与普通企业基本相同。它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规模小、设备资产专用性强、可变现性低、各类动产缺乏明确的登记程序、抵押对象难以设定等现实问题,使大多数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其信贷准入条件。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二)养老行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养老机构为例,由于土地、住房建设、配套设施、人员支出等原因。建设初期需要一步到位,运营过程中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高,资本需求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利率负担不宜过高。然而,金融机构天生的逐利本性使其本能地回避周期长、风险高、投资高的信贷项目。因此,养老机构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明显。一些机构难以享受国家贴息贷款政策等优惠政策,发展民营养老机构尤为困难。大部分贷款可以从拥有轻资产的服务公司或与互联网和智能养老金相关的养老机构获得。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3)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建立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业务组织体系,养老金融服务缺乏系统的专业人才支持。养老金融资涉及许多学科,如老年学、人口学和金融学。要实现高质量的养老金融服务,需要一批了解或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员。但是,目前金融机构相关人才储备仍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金融机构没有设立专门的养老金融服务部门,现有的一些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大多是由相关业务部门开发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产品的最终设计。市场需求不高;另一方面,养老金融业务具有投资大、服务周期长的特点,这与金融机构年度考核管理体制存在一些矛盾,也降低了业务部门参与养老行业的积极性。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发展道路

(1)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养老金融法规建设。为了积极支持老龄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但是,从实践来看,相关制度中涉及的财政政策措施仍存在法律法规水平低、一些政策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养老财政法规和制度设计迫在眉睫。目前,中国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已经正式建立,为加强养老产业政策协调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的制度优势,加强跨部门工作联动,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法律法规研究,加强国家养老产业宏观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区分养老产业中、高端和低端市场,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的提高,提高投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养老产业发展的信息沟通,探索养老服务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金融资金为导向、社会资本投资为主体、金融市场融资为核心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二)积极培育发展养老金融组织体系,拓宽有利于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一是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养老金融部门或专业化养老金融服务特许经营,提升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财政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政策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通过政策手段支持老龄产业金融发展。例如,积极发展相关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改革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并承担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等政策性金融服务职能;或者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赋予它们扶持老龄产业和老龄群体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发挥政策的主导作用。第三,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建立养老产业专项扶持基金或引导基金,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专项金融支持。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3)充分发挥银行机构信贷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发养老行业金融服务产品。一是突出养老产业特色,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制定养老服务业专项信贷政策,完善养老项目融资服务对接机制,不断创新特色信贷产品,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多渠道信贷资金保障。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财政支农、支持小企业和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模式,设立相应的养老金融再融资和再贴现基金,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优惠政策加大对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坚持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打造综合服务优势。金融机构应准确了解老龄产业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金融需求。在全面分析养老产业特点和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以普惠金融服务为导向,加快金融业务创新,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模式,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养老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市场。三是积极扩大养老产业项目贷款,大力支持公共养老机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重点支持项目被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列为ppp示范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贷款期限根据实际需要延长,并实施优惠贷款利率,有效满足养老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第四,进一步拓宽养老服务抵押担保的范围。例如,优质龙头企业或优质项目如养老院、老年用品等,可以适当扩大抵押和质押财产的范围,在充分评估抵押物的前提下,可以设定应收账款、影院现金流量等质押。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4)积极支持养老产业企业多元化融资。一是引导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体票据、集体债券和中小企业民间债务进行融资,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领域的ppp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等养老产业核心领域。第三,鼓励和支持融资租赁、信托和融资担保机构加强与养老行业的合作和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养老融资担保合作机制。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养老行业金融服务的效率。金融机构应在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互联网金融与养老金融相结合的发展方向,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智能养老产业。一是密切关注老龄产业发展动态,通过建立老龄产业发展多维差异化数据库,对老龄产业发展数据进行科学分类,分析老龄产业运行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合理控制老龄产业金融服务风险。第二,合格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引进金融技术,提高养老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例如,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准确测算养老产业与服务机构之间的资金缺口,做好准确的金融对接,提升养老产业金融的包容性社会作用。

标题: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效率的路径研究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