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上海1月9日电问:上海是如何锻炼提高科技“原创性”的?

新华社记者王林林

在新公布的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名单中,上海共有58项成果上榜,获奖数量首次超过全国20%,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上海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初步成效。上海是如何锻炼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代表了中国基础研究的硬实力。2017年,上海六大成果获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础研究不仅在“实验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市场”方面取得了社会效益,凸显了科技创新的“质量”。

太阳能(000591)发电技术关键材料和器件的研发不仅是全球科学探索的前沿,也是能源巨头技术研究的重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团队提出的“堆积因子”理论模型已被150多种光电材料验证,被同行称为“普适模型”。在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由黄富强牵头的“太阳能利用用高性能光电材料及器件的结构设计与性能控制”项目获得二等奖。

提升科技“原创力”,上海是怎样炼成的?

除了创新性地提出理论模型,黄富强团队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转化应用,包括发现了几种高性能光电转换新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复合结构。发明了一种制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不仅在中国获得了该领域的三项国际专利,而且制造成本降低了50%,与企业共同建立的光伏并网示范电站长期运行平稳。

提升科技“原创力”,上海是怎样炼成的?

在谈到如何实现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型的“双丰收”时,黄富强说:“不分心是打开科学奥秘之门的‘钥匙’。”他要求团队将80%的时间花在实验室里,正是这种专注让每个科学研究想法“扎根”。

激光钕玻璃是激光的“心脏”,在惯性约束聚变装置“小太阳”中是不可替代的。激光钕玻璃连续熔化技术被誉为美国国家点火设施七大奇迹之一,西方对中国实施了长期禁运。

为了打破国外封锁,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与力学研究所胡丽莉团队开始攻关10多年,自主发明并建成了大尺寸激光钕玻璃连续熔化生产线,实现了大尺寸磷酸盐激光钕玻璃的批量生产,并应用于“申光”系列器件和上海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胡丽莉研究员主持的“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提升科技“原创力”,上海是怎样炼成的?

“科学研究必须有连续性,在‘一枪换一个地方’方面很难取得突破。在外人看来,我们可能就像一群只知道如何工作的“苦行僧”。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想做点什么,光靠8个小时是不够的。”胡丽莉说。

盐酸安妥沙星为推动中国医药工业从模仿到创新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在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玉社研究员领导的“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托沙星”项目获得二等奖。

杨玉社介绍说,这份创新药物清单已经在实验室培育了9年。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出来后,该团队开始与该企业进行为期7年的联合研究。目前,盐酸安妥沙星片已在150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使用,惠及100多万患者。

谈到这张成绩单,杨玉社说:“要做科学研究,必须做好十年磨刀霍霍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在医学方面。”中国有超过10亿人不能依赖外国药物。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医疗供应。”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上海项目的特点是,许多项目不仅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应用。这表明上海的技术研究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正在提高。”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中心主任刘海峰说。

表面上看,争夺国家科学技术奖是项目的竞争,但实质上是区域创新实力、创新环境等的综合竞争。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说,今年,上海将加大对类脑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和合成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的推广力度。在公共平台建设方面,上海将建设一批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平台,涵盖智能联网汽车、机器人(300024)、转化医学等多个新兴领域。

提升科技“原创力”,上海是怎样炼成的?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史玉妍

标题:提升科技“原创力”,上海是怎样炼成的?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