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2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贵阳2月9日电:“翡翠”托起“村庄复兴梦”

新华社记者何、、王军、石千贵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其茂密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而被誉为“地球上的翡翠带”。面对冬日的阳光,记者们走进了这个位于贵州和广西交界处的山区县,感受到了处处的生机。它们“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美丽村庄里,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态美和人民财富的新画面。

移民新村的新气象

走进荔波县的“刘猛布依族风情镇”,浓郁的民族文化脱颖而出:广场上矗立着一面巨大的铜鼓,沿着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一排排风格各异的特色房屋,充满“乡愁”的农家正忙着接待成群的游客。

这个“小镇”靠近荔波大七小拱门景区,融合了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等民族服饰、饮食、建筑等地方文化。通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企业落户,吸引更多游客浏览,让普通人(603883,旅游股票)可以吃到“旅游餐”。

“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这里做生意。”姚山瑶族乡高桥村党支部书记朱明怀说,他们村有186户人家,620多人,一年多前从遗址核心区搬到了刘猛布依族镇。目前,全村共有110多套出租屋,年收入在8万至30万元之间,有20多户人家经营餐馆和小超市。

结合生态保护和异地扶贫搬迁,近年来,数以千计的农民从荔波县的深林中迁出,政府计划修建新的房屋和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发展旅游服务帮助村民脱贫和增加收入。

“你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可以照顾孩子。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来自瑶山瑶族乡蘑菇村的瑶族妇女谢告诉记者,她是村里的一名舞蹈演员,现在的日常工作是表演民族舞蹈,如猴子舞、狩猎舞、竹筒舞等。

谢和许多从山里搬出来的村民一起,被安置在镇政府附近的姚移民新村。新的村庄在原有村庄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扩展,在绿树的掩映下,小建筑温暖而美丽。

热爱绿色,保护绿色,打磨“祖母绿”

“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荔波人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表示,自10年来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以来,来荔波旅游的人数增加了10倍,2017年,中外游客人数达到12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108亿元。整个地区的旅游业持续发展,“绿色”是最大的吸引力。

2007年6月,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面积达730平方公里,约占荔波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副局长吴华明说,地球同纬度地区已经是贫瘠和半贫瘠,而荔波则是青山绿水,风景独特。为了保护“地球带上的翡翠”,荔波实施了严格细致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全县先后从当地村民中聘请了2000多名专职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从源头上增强人们热爱和保护绿色的意识。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69%,遗址核心区超过88%。

“绿宝石”托起“乡村振兴梦”

“每个月,我都要上山15天到20天。除了负责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外,我还要去村里宣传和引导村民爱护山上的花草树木。”黎明关水族乡太极村专职护林员孟说,他管理的1万多亩森林在过去7年中从未经历过火灾或非法砍伐。

“保持绿色将保持发展。”尹德俊说,荔波的新农村因为“绿色”而更加美丽,乡村旅游因为“绿色”而更加繁荣。近年来,该县130多个寄宿家庭经营者和430多个农舍迅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25000人的就业,使5500多名穷人脱贫。

这座老房子成了一个“艺术家部落”

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荔波的一些村庄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艺术家,为农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活力。

在黎明关水族乡姚家村,水族闲置的木屋变成了一个“艺术家部落”。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农具和老村民的生活用具仍然摆放在老房子里,但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给老房子注入了新的活力。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2017年国庆期间,一群音乐家在山里举办了一场国际音乐节,让十里坝镇的当地人大开眼界。

在布依族聚居的朝阳镇洪江村,一些土墙房、木瓦房等老房子被北京宋庄画家村的50多位画家“收养”。每套旧房需要向房主支付1万元,使用年限为30年。洪江村副主任魏勇军说,在这个村子里,还有来自瑞士和日本的画家。

“我们的画家喜欢寻找美丽的地方。这里生态好,空气好,希望能给创作增添灵感。”四川画家尹坤在北京宋庄居住多年。在他“收养”了老房子后,他准备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洪江村。

贵州省教育厅派驻洪江村的第一书记马丽华表示,民族特色的古民居成为职业画家的附属品,激活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物古迹,不仅保留了“乡愁”,也有助于农村振兴。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卢伟

标题:“绿宝石”托起“乡村振兴梦”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