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7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辉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何青雪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8年是落实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关键一年。既要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又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推进“优质扶贫”进程

《中国经济时报》:截至2012年底,中国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为9899万。到2017年底,贫困人口在五年内减少了6600多万。如何努力与贫困作斗争,让中低收入群体有更多的成就感?

贺青雪:要取得脱贫的最后胜利,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要做。经过艰苦努力,到2020年将实现剩余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绝对贫困将在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整体消除。然而,如何使数亿刚刚脱离贫困线的人稳定脱贫,走上小康之路,仍需要长期坚持标本兼治,加大对高质量扶贫(精确扶贫、稳定扶贫等)的投入。)。

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机制的“底线”功能,加强贫困家庭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大对贫困儿童的救助力度,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困境。加大“精神扶贫”和“能力扶贫”的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教他们钓鱼”,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完善最低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中国经济时报:最低工资制度是促进国民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制度。中国的低收入人口基数仍然巨大,那么如何增加“降低”?

贺:在初次分配方面,完善最低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是实现“提低”和“扩中”目标的途径。在当前形势下,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不仅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还要审时度势,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高度,推动最低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和平均工资增长相匹配,努力实现全面小康。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政策不一致的问题。关于“最低工资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不均衡现象。例如,2017年,内地大部分省市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有些地方动作缓慢。政策执行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协调。

此外,一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太多。根据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由省和地方政府确定,地区内可能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因此,有些实施了统一的标准,有些被分为三个等级,许多省将标准细分为四至五个等级。等级太多太细,合理性有疑问,应该简化,相对统一。最低工资是否包括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和住房公积金因地而异。大部分地方都包括这些,少数地方(如北京、上海)明确规定不包括,由企业单独承担。这两种做法对工人实际工资的影响大相径庭,所以从惠及低收入人群的角度来看是否可以统一。有关部门可以对2004年实施的《最低工资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及时修订相关规定。

建议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保证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还很远。如何扩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比例。

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中等收入群体应该成为社会的主流。因此,在未来的三年里,应该努力“扩大中国”。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向中国扩张”目标,稳步推进。按照目前的计算标准(即世界银行的中等收入标准,年收入在25000-250000元之间),只要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适度增长,收入分配改革继续推进,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达到或接近7亿人),一个橄榄型社会将初步形成。

第二,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中国想富裕,农民必须富裕”。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必须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好这两项工作,使农民和农民工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亿万低收入农村人口跨越中等收入群体门槛。

第三,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确保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增长。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计算标准的下限较低(月工资低于2100元),有工作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跨越这一门槛并不困难。然而,许多中等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差。面临各种不确定风险,如自然灾害、失业、抵押贷款、重大疾病、家庭债务、投资失败等。,中等收入家庭很容易陷入经济困境。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调整时期,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局部风险难以规避,个体家庭也难以竞争。

建议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因此,在国家层面,我们必须保持社会经济环境的长期稳定,注意防范重大风险,并在就业、社会保障、税收、金融、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积极支持和必要支持,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和成长。

标题:建议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