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2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辉

赤字率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赤字率在2018年被调整为2.6%。然而,考虑到转移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增加、地方专项债券发行的增加和资本绩效的改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并没有改变。赤字率调整的背景是什么?政策方向会有什么变化?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

赤字率调整恰是财政政策效力连续性的体现

空的财政政策监管力度正在加大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赤字率为3%。2018年降低赤字率的考虑是什么?

赵福昌:基于宏观形势判断和综合考虑金融运行特点的现实选择,既是宏观经济在保持稳定超预期的同时取得进步的体现,也是价格因素对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影响的审慎判断。总的来说,赤字率的变化只是财政政策效果持续性的体现,也表明财政政策调控空的力度在加大,主动性在提高。

2018年的宏观经济趋势取决于外部复苏的力度以及国内动能转化为新的经济发展。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由价格因素驱动的增长难以控制,而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调控也会产生影响。综合上述因素判断,2018年形势不如2017年,可能呈现出先高后低的态势,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

应该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留出一定的空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个重要的政策工具。2018年三场硬仗的第一场是防范重大风险,而金融风险是最重要的。政策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赵福昌:考虑到美联储加息、缩台等政策的影响,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务实的。防止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影响、稳定增长和促进改革的重要任务落在财政政策上,财政政策面临巨大压力。从财务状况看,2017年增长超出预期,年初财政收入增长5%,最终达到7.4%,真实反映了经济好转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基础的积极变化。正如价格对增长的影响一样,由于我国特殊的税收制度,财政收入的增长对价格的影响更加敏感,这可以从2017年资源税增长率接近60%和进出口“两税”增长率接近30%看出。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可持续的,它对经济收入的影响也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更加不稳定。

赤字率调整恰是财政政策效力连续性的体现

对2018年财政收入状况的基本判断应该是先高后低的趋势。鉴于2017年的意外增长,第四季度部分地方税收增长被人为压低,房地产调控和地方债务严控政策的影响相继出现,甚至可能加剧这种由高到低的趋势。

从金融运行的角度来看,赤字率为2.6%,这是基于宏观形势和金融运行考虑的现实选择,体现了财政政策积极效应的持续性。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财政赤字率为2.6%,达到2.38万亿元。然而,应当指出,2017年的增长超出预期2.4个百分点。根据预算法,应该增加预算稳定基金。因此,2018年转移的预算稳定基金为2853亿元,比2017年的1350亿元增加1500亿元。与此同时,地方专项债券发行量继续增加5500亿元,达到13.5亿元。201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没有减弱,这一赤字比例的调整正是基于宏观形势和金融运行考虑保持财政政策有效性连续性的体现。

赤字率调整恰是财政政策效力连续性的体现

由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赤字比例不宜定得太高,否则政策的连续性将受到挑战,这将加大金融风险防范的压力。如果我们不正视2017年经济超预期增长中的价格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忽视2018年前经济和金融将面临高、低趋势的可能性,使不可持续的“超预期因素”成为常态,并在2018年保持赤字率。如果仍然是3%,那么如果到2019年经济金融形势低于预期,财政将不会有超过上一年预期增长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储备,而且还会面临收入增长的下行压力,因此,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去年价格因素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将赤字比例调整到2.6%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为今后几年的财政政策留下了一个可调整的空。

赤字率调整恰是财政政策效力连续性的体现

财政赤字率达到2.6%,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没有改变,有效性没有下降。这是基于经济和金融改善的积极因素以及价格和外部复苏等不确定性的科学和务实的选择。赤字率的下调不是连续的,这正是财政政策有效性连续性的体现。这也反映出基于经济形势的财政政策调控力度在加大,主动性在提高

标题:赤字率调整恰是财政政策效力连续性的体现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