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42字,读完约11分钟

“如果没有包容性金融,我们可能无法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回顾即将到来的2019年,上海日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徐玲深有感触。她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表示春风的优惠政策温暖了无数小微企业的心,“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2019年是实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计划》(2016-2020年)的关键一年。普惠金融不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总体而言,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资本就是血液。只有不断的更替才能创造更多的活力,带来更强的‘造血’能力。”徐玲说,他很幸运,当他需要资金的时候,银行就敲门了。

但是在运气背后,记住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受访者认为,民营企业不应该向银行“求饶”施舍,还必须努力实践。

随着普惠金融政策的推广,像徐玲这样努力工作的“幸运儿”将会越来越多。

1

这项政策是热情洋溢的

“在包容性金融政策下,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温暖和好处。这笔贷款恰到好处,非常及时。”

临近年底,《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来到上海市崇明区上海日新农业种植合作社农业基地。这是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诊断部)(香港股票00939)在当地发行普惠金融贷款的第一家企业。

12月24日,天气凉爽,下着小雨,但每个员工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未来和新年的希望。上海日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绿色生产和生态农业为重点,从事种植和生产绿色农产品(000061)的农业企业。现已与博士马生鲜和上海上秦餐饮集团合作。

徐玲表示,该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直销,供应农贸市场、集体用餐和食堂。在发展的后期,他们想升级他们的产品,换句话说,通过简单的加工使菜肴更加精致,并做一些操作,如综合分拣。然而,升级产品需要购买新的设备和机械,这让徐玲有些困惑。

“当时,我们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徐玲表示,幸运的是,通过普惠金融政策,他们成功获得了300万元的信贷。解决了资金问题后,公司顺利进入发展快车道,并成功落户于许多销售平台,如宝箱马鲜食品。

徐玲承认,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小微企业现在只能通过企业信贷获得一定数量的贷款,而没有抵押品。

他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这是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崇明发放的第一笔普惠性金融贷款。通过普惠金融政策,小微企业的信贷额度、还款利率和信贷审批时间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过去,当你想贷款时,利率至少应该比基准利率高15个百分点。现在,在普惠金融政策下,贷款实行基准利率,贷款额从原来的10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没有这笔贷款,我们可能不会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在包容性的金融政策下,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温暖和好处,这笔贷款恰到好处,非常及时。”徐玲感叹,在春风的政策下,寒冬并不算严重,“因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企业会发展得更好、更健康。”

徐凌的“幸运”源于无数银行机构为提高信贷服务效率、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而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9月29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显示,5家大型银行在总行和185家一级分行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10家股份制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或普惠金融业务部门和中心,在普惠金融关键领域实施了差异化的信贷计划、信贷尽职调查豁免、内部评估激励和内部资本优惠等服务激励措施。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2

对海蓓娜斯的追求

“各行要提高‘主动发送服务’的意识,变‘坐席业务’为‘旅游业务’,主动联系企业参观。”

政策暖风吹拂,一幕幕温暖人心的画面浮现在小微企业主徐凌的脑海里。

徐玲表示,今年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之一是,银行金融服务主动进入农村,渗透到更多的小微企业。

“事实上,当时我们申请贷款时,敲的不是银行的门。相反,银行主动找上门来为我们提供信贷服务。”徐玲回忆说,中国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了解企业的需求,并在企业后期有资金需求时,通过普惠金融项目与银行沟通贷款情况。“与我们对接的银行工作人员非常活跃和热情,信贷审批非常快,只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国际金融新闻》的记者在与上海小微企业和各行各业个体工商户的日常接触中也得到了类似的回答。他们亲身经历了融资环境的变化。据说,银行行长参观农田和食品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事实上,普惠金融的趋势已经席卷全国,而且这些措施更有根据。2019年8月至11月,银监会在江苏、河南、湖南、重庆、大连等地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对接相结合的“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百步走,万家企业”融资对接工作。

12月12日,上海银行(601229)发起了迄今最大的融资对接活动。此次名为“一百步,一万家企业”的活动,将组织上海所有金融机构参与对接全市约65万家纳税等级在乙级以上的小微企业。

上海银监局还要求,各银行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变“坐商”为“做生意”,主动联系企业家访,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增强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意识。

虽然小额金融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上海银监局一级巡视员天蚕土豆认为:“我行主动服务意识欠缺,政策和产品推广力度不够,服务覆盖面仍需扩大,与社会各界的要求和期望仍有差距。”

包容性金融政策和产品推广不足的问题深深触动了徐玲。“我很幸运,在我需要资金的时候遇到了相关的业务人员,但仍有许多小微企业刚刚起步。集团可能不知道如何应用包容性金融政策。”

“最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只依靠贷款官员的腿到每个家庭,这是有限的。”徐玲认为,如果小微企业自己创业并成立,就可以知道国家有这样类似的金融支持政策,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我们能否与工商登记等机构合作,根据小微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宣传和推广”。

3

企业需要练内功

“银行贷款给企业,他们希望他能用这部分资金创造更多的活动,而不是填补财务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次访问中,一些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直言不讳地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普惠金融仍是“政策性普惠金融”,银行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面对这种情况,小微企业主应该如何应对?

根据许多小微企业主的意见,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除了银行和政策的支持外,小微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从创新中获取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他们认为,民营企业要想走出融资困境,就不能向银行“求饶”,但也必须运用自身的内在力量来实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与过去相比,目前的普惠金融政策对我们小微企业的支持非常强。可以说,只要企业有能力改善空房并产生血液,就不难获得贷款。信贷资金就像企业的助推器,可以帮助更健康的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徐玲认为,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所谓的“雪中送炭”。“银行贷款给企业,希望它们能够利用这部分资金创造更多的活动,而不是挽救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填补其资金的漏洞。”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从传统银行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凸显出金融服务能力不足、风险控制手段标准相对单一、灵活性不高等问题。

“普惠金融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真实的财务报表,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银行面临极高的审计成本和违约风险。这并不是说银行不愿意为小企业和小工业服务,而是说传统的金融服务不够。”一家大银行的内部人士向《国际金融新闻》的记者承认,普惠金融的发展要求银行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事实上,银行正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小额快速贷款”全过程在线融资模式;网上招商银行基于网上大数据风险控制的“310”模式;苏州银行(002966)为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开发了“电子贷款创造”和“人才贷款”产品。

总的来说,由于小微企业固有的特点,如缺乏抵押品、抗风险能力弱、缺乏信用记录等,它们在融资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事实,这就要求银行和更多的金融机构探索更具包容性的方式。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多达5600万小微企业,只有11.9%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约三分之二的小微企业无法度过“死亡期”,中国60%以上的民营企业和9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没有银行贷款记录。

4

市场期待创新

“我希望未来包容性金融政策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包容性金融规划的最后一年。

在银监会近期12月20日的工作汇报会上,银监会检察长杨丽萍透露,截至10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0.5%,明显高于同期水平。贷款增长率;贷款余额2096万户,比年初增加373万户。其中,五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超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30%的增长目标。

银监会也为2020年设定了一个小而微的目标。普惠金融部部长李俊峰指出,在当前11.32万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加2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大银行增速超过20%,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力争明年新增300万户以上;在过去两年降低成本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力争将银行业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降低0.5个百分点。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我们对包容性金融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感,我们希望未来在包容性金融政策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徐凌充满了期待。

民生银行(600016)(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普惠金融除了金融技术等技术的帮助和支持外,还应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阶段,给予小微企业更加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殊服务。

“由于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行业、规模和生产经营周期不同,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往往大相径庭。”文彬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指出,例如,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小微企业来说,他们可能只需要流动资金,所以银行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增加信贷支持;对于一些缺乏抵押和质押担保的技术和创新企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专利和知识产权质押扩大信贷模式。此外,可以发挥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更直接的融资功能,在直接融资模式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文军指出,许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大数据管理局,银行可以与政府合作获取更多数据。在政府数据的支持下,小微企业更有可能获得银行信贷。

标题:小微企“小幸运”背后有“大温暖”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