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8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何芬兰

食品安全标准从保护消费者健康开始,以“安全”一词为特征。企业是可追溯系统的主体。政府应对企业提出可追溯性要求,并履行监管职能。第三方组织应该提供权威和客观的信息。近日,沃尔玛食品安全合作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食品安全新动向”系列讲座的第八次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就可追溯性和信息平台、食品标准、食品安全监管、区块链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我们必须把抽样检验作为主要的监督方式,并把它转变为过程监督."陈君石坦言,中国食品抽样检验总体合格率为98.7%。如果与30年前的60%左右相比,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一个合格的产品不能排除它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例如,温度和时间不符合要求。政府主要依靠终端产品抽样检验的监管模式,企业对产品的检验也是通过抽样进行的,因此很容易忽视生产过程的控制。

食品安全第三方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陈君石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并相信它能告诉我们相关食品来自哪里。如果产品有问题,可以明确需要回收的批次,减少损失;如果出现严重问题,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可以立即减少。然而,他指出,区块链的使用只体现在可追溯性上,这只能告诉我们来源,却不能告诉我们食品是否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不是尽可能好,而是从保护消费者健康的角度出发。它的特点是“安全”这个词。”陈君石指出,国际和发达国家最重视通用标准或基本标准,即适用于所有食品类别的标准,如食品添加剂标准和污染物标准。当然,它并不排除制定一些主要类别的产品标准,即商品标准,如牛奶和奶制品,以及油脂产品标准。但是,食品的商品标准应该有多详细,应该根据国情来确定。

食品安全第三方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关于营养标准,陈君石指出,营养标签、婴儿配方奶粉、特殊医疗用途食品等。,都属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营养标准,都是强制性的。然而,陈君石对通用食品营养标准的发布有两个担忧。首先,强制性标准可能会限制企业创新和产品研发;第二,即使是推荐标准,也很有可能在地方一级根据强制性法律执法,从而大大增加了监督成本。

食品安全第三方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政府、学术界、食品行业、媒体和消费者如何及时准确地传播和沟通科学、公正、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诸多疑虑?陈君石认为,目前中国存在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谣言和误导信息造成的心理伤害大于真实不安全因素对健康造成的伤害。

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11年了。尽管中国的食品安全在政府监管、立法、标准、企业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消费者仍然对奶粉等食品安全感到不安,这表明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缺乏信心。缺乏信心的原因是不信任。消费者不信任企业,也不信任政府。同时,负面新闻和谣言也很多,正面信息很难压倒负面信息。

食品安全第三方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政府应该带头;其次,专家应该给出建议;此外,第三方组织提供权威和客观的信息也非常重要。陈君石认为,第三方食品安全平台仍然薄弱,需要加强。他肯定了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对科普作用的重视,认为传统的食品风险沟通应该转变为更广泛的食品信息沟通。

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美国大使馆、中国儿童基金会、京东、家乐福、AEON、美团点评、饥饿和方便蜜蜂等相关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讲座,并与陈君石院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标题:食品安全第三方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