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武汉3月9日电:壮士断腕,推动转型,迎接困难,寻求新生活——湖北宜昌破解“化学工业环江”难题

新华社记者王子凯

春天,下着毛毛雨。位于长江宜昌南岸的宜昌田甜化工有限公司,专业的拆除施工队伍正在拆除300多台生产设备,总价值近2亿元。快速旋转的电锯将金属切割成碎片。火花飞溅和嗡嗡声...

"今年4月底,这里的所有装置都将被拆除。"田甜化工总经理李先云表示,年利税数千万元、已有40多年历史的化工企业将远离长江,寻求转型发展。

田甜化学工业的搬迁是解决“化学工业环江”困境的缩影。自2017年以来,宜昌已依法关闭25家化工企业,其中不少企业产值超过1亿元,利税超过1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宜昌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都下降了10%以上。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康新表示,当地党委和政府下决心“扭断壮士的手腕”,大力推进化学工业转型。

壮士断腕促转型 迎难而上求新生——湖北宜昌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回顾历史,宜昌化工发展得益于丰富的磷矿、航运、水资源等资源,工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与此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在恶化,环境治理的任务也在增加。

“青山在,清水在,空气在,这是人民的共同期待和追求。”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静表示,发展是手段、是路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当面临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考验时,保护必须放在首位。

去年9月,宜昌市出台了《关于化学工业专项整治、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并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将有134家化工企业相继关闭、搬迁和转移,最终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所有化工企业的“清理”。

不仅不能,不要打破或站着。“零清理”的背后不是关停和搬迁化工企业,而是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高精度和绿色循环发展。

顺应发展趋势,企业才能重生。8日,好消息来自田甜化学。公司依托母公司湖北三宁化工,投资100亿元建设60万吨高标准乙二醇回收产业项目。目前已进入厂区基本建设阶段,预计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将达到80亿元。

"污染物是错位的资源."在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区宽敞明亮的车间里(600141),一箱箱的新型有机硅材料正在等待装车。谁会想到生产硅树脂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污染物和化学产品的副产品。

兴发集团最初充分利用了磷、硅、盐等化工产品之间的共生耦合关系。使各工序的产品和副产物成为下一工序的原料,有机硅原料来源于草甘膦生产的副产物氯甲烷,而有机硅副产物盐酸也将循环用于草甘膦生产。

兴发集团副总经理陈晓卿表示,通过回收改造,园区固体废弃物、尾气和工业用水的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8%和90%。

企业可以实现小流通,区域产业链应该实现大流通。为推动化工行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宜昌市编制发布了《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化工项目入园指南》,对10多个化工园区进行了分类整顿。当地政府还引进中国化工集团,将姚家港化工园区一次性建成智能花园工厂,产业链循环样本已经形成。

化学工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宜昌工业格局的悄然变化,生态条件明显改善。宜昌市市长张家声表示,2017年,宜昌化工产值比重由2016年的30.6%下降到19.8%,精细化工产值比重上升到20.3%;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的国家检测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增加了3.2个百分点。

推动化学工业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填补空缺。该市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高端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年产20万辆的广州汽车乘用车项目落户宜昌;CSG厚度0.2毫米及以下的超薄铝玻璃光电生产线正式点火;东方阳光公司150个创新药物和仿制药项目正式启动。

“发展不仅取决于面子,还取决于里子。它必须好看而且更耐用。”一系列转型升级措施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地干部群众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答案”,而不是“多项选择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思维速度,着眼长远发展。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卢伟

标题:壮士断腕促转型 迎难而上求新生——湖北宜昌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