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6字,读完约2分钟

中海网6月1日电(郑莹莹)“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目前有多少制造技术是我们自主创新的专利?你掌握了多少工艺流程?我们自己制定了多少技术标准,它们能达到国际标准吗?”上海经济协会会长周振华最近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制造业的主题提出了几个问题。

2018年,上海再次推出“制造品牌”,并提出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作为多年来参与上海制造业政策制定的著名“智库”,周振华指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到今天,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其弱点尚未得到解决;如果上海在打造制造业品牌的过程中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会为推动中国工业化,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做出巨大贡献。

上海重振“制造品牌” 助推“中国制造”强化软肋

他认为,中国工业有三个“软肋”:一是许多关键技术不是中国自主研发,依靠引进;其次,关键零部件也严重依赖进口;第三,关键材料也是一样的。例如,在我们的大飞机上铆接外壳的铆钉是进口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不会生产铆钉,主要是材料,因为飞机上使用的铆钉必须具有很强的抗疲劳性。性,我们的材料仍然不够。”

上海重振“制造品牌” 助推“中国制造”强化软肋

周振华认为,在这三个关键领域,中国工业应该“吸取教训”。

上海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的重要发祥地。上海的工业产值一度占全国的一半,还形成了一大批著名的“上海品牌”,如上海手表、蝴蝶缝纫机、凤凰自行车、白兔奶糖等。

现在为了重振“上海制造品牌”,周振华指出,真正的品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最终消费品,而是技术。"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有高科技的支持."

他认为上海应该把重点放在产业链的控制上,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关键组件,三是关键材料。

上海此次推出“制造业品牌”时,强调了深化产业开放、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先进制造业的必要性。

周振华指出,创立一个制造品牌绝对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以开放的态度进行的,而是“单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它可能是别人的品牌。”

他认为,有必要从简单地引进外国企业、生产线、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转变为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提升中国在R&D的独立能力。

“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于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力更生。”“你必须与他人进行比较,手里要有资本和筹码。该芯片是自主开发的高端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合作,甚至进行技术贸易,以弥补某些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缺陷。”他说。(结束)

标题:上海重振“制造品牌” 助推“中国制造”强化软肋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