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图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名誉副院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在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发布会上的讲话。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晓寒/照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月12日电(记者吴小伟)“2017年,微生物污染等国际食品安全案例给中国带来了启示。”在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见面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名誉副院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表示,要高度重视微生物污染、食品过敏原标签、兽药残留、食品欺诈等四类问题。

根据刘秀梅对2017年国际上报告的一些食品安全案例的分析,主要存在四个问题,即微生物污染、过敏原识别、家禽养殖风险和食品欺诈。这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也有四个风险影响。

她认为微生物污染仍然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挑战,因为食源性病原体仍然是食品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食品安全控制的首要目标仍然是食源性病原体的污染。

根据fda、cdc和fsis的报告,2016年至2017年美国由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召回主要是由食源性病原体引起的。2016年,美国召回了约550种食品,其中275种是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65%,沙门氏菌占21%,大肠杆菌占3%。刘秀梅表示,应密切关注食品过敏原的标签。她提到食品生产商应严格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的相关规定。对于过敏的消费者来说,食品标签中的过敏原标签是对他们健康的重要保护。同时,我们应该从美国的召回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因包装和标签错误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导致消费者过敏案例的发生。

刘秀梅:高度关注食品造假问题

从食品工业的源头来看,兽药是水产养殖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生产投入。水产养殖使用兽药防治动物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刘秀梅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加强对兽药使用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兽药停用制度。生产企业应遵循国家兽药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提高良好兽药使用标准,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全过程控制措施。此外,她还提到,我们应该密切关注“食品欺诈”事件。近年来,商家利用消费者“无法辨别”或“无意辨别”的情况屡见不鲜,自称是“正品”或“品牌”商品,但销售假货是对消费者的严重欺骗,属于“食品欺诈”,应予以高度重视和严厉打击。

刘秀梅:高度关注食品造假问题

会议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承办,中国经济网协办。

标题:刘秀梅:高度关注食品造假问题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9086.html